20年历程怡海与你同行

来源:城市开发

    王琳达说从小她心里就有一个梦想——建造一个小城,在这个小城里每个人都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其乐融融,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年轻人出门可以安心的做自己的事业,回家可以享受家庭的乐趣。

 

 

       9月1日,寄托了全球华人华侨爱心希望的新北川中学即将投入使用,负责协助中国侨联参与援建新北川中学的正是怡海集团。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怡海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王琳达女士,请她娓娓道来教育地产风云背后那些有关教育、义卖和慈善的故事。

       重建北川中学
       王琳达——北川学生的“王妈妈”近期将再去北川中学查看学校的建设收尾工作。与此同时,怡海集团和北京市西城区教委联合选派的第二批支教老师也将在开学前奔赴北川。
       “王妈妈”表示:已经为北川付出了两年多的艰辛,虽然很难,但是在中国侨联领导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下,终于坚持下来了。
       当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王琳达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听到消息后她第一个表示要捐200万,并希望其他一起来美国学习的企业老板共同捐助。王琳达还因此获得了哈佛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当时之所以想到要捐200万元,是因为在香港时听说建造一所希望小学的造价是50万元,我想用150万元建一所学校应该不会再倒了吧,然后再多捐些,就200万元吧。”
       王琳达回国后,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先生与她商议重建北川中学的事,她欣然承诺愿意全力以赴参与援建北川中学。用王琳达的话说,这是对她的信任,是对全世界华人华侨的期望和信任。
       “去了北川才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王琳达说,“但是,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
       为了建好北川中学之后,怡海组织了中美五所大学的设计师共同完成设计了新北川中学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派出了数名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坚守在北川中学建设工地,6个工程师长期在北川的工地坚守,有的同志从进入施工现场到现在,一年多一直没有回过家。有一位副总指挥,他的女儿今年要参加高考,指挥部公司给了他7天假期陪孩子家人,可是他回家仅仅两个小时,又跑回工地去了。还有一个工程师,因为太累晕倒在厕所里,公司提出安排别人替换他的时候,他拒绝了,他说再有两个月就完工了,新的人来还要再熟悉岗位,就让他做完吧。王琳达说:“我们肩上的责任太重了。”
       甚至,北川中学学生的校服也是怡海捐助的。曾有人问王琳达,怡海负责建造的学校为什么不叫怡海中学?怡海捐助的校服为什么不写上怡海集团的名字?王琳达说,北川中学是中国的北川中学,是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北川中学。
        爱心义卖
       汶川地震之后,怡海集团联合中国侨联出版了74名北川中学师生汶川地震亲历记《爱在北川学子吟》一书。书籍出版后,王琳达在北京、湖南、上海、深圳的每个怡海社区都组织了义卖活动。
       王琳达每次出国会带三个行李箱,一箱行李,两箱书(《爱在北川学子吟》),并让同行的朋友也帮她带一些,拿到国外去做义卖。朋友开玩笑说她现在像是一个卖书的。
       怡海另一次大规模的义卖活动是在2008年的湖南冰雪灾害发生之后。当时正在迪拜度假的王琳达,看到电视台说受灾害影响湖南的柑橘销不出去,想到可以自己先买下来,然后做义卖。当时她急冲冲地打越洋电话给在大陆的公司领导安排义买事宜。由怡海集团联系当地政府收购柑橘,然后运到全国各地做义卖,把所得的96万余元全部捐给了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除了义卖,怡海还捐助了3100多万元的现金和物资。“虽然不够弥补他们的损失,但是把柑橘重新种起来应该够了。”王琳达说,“这3000多万的捐助远不如96万义卖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她发动了全国几万人特别是学校的孩子们,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心,懂得了承担责任。”

 

       “慈善组织家”
       “以前我觉得自己做好就行了。”王琳达说,“但是有一次我在政协会上被启发,认识到仅凭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小了,在国内有爱心的人其实很多,但是大多人不知道怎么去做,一般都是捐了钱就完事,‘慈善组织家’很缺乏。”现在,王琳达正在努力做一个“慈善组织家”,动员更多人的力量,让大家的爱心也“有钢用在刀刃上”。
       5.12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带给国人撕心裂肺般的阵痛,但无论多大的困难都难不倒坚强的中国人民;爱在北川,是亿万中华民族儿女的心声,也是自2008年5月12日以来两年多乃至更长时间里,全体怡海人对北川中学的关注和关爱。
       地震发生后,在王琳达的努力和组织下,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业建筑规划设计师,共同组成了怡海援建北川中学国际设计团队。王琳达说:“我们既然要建设,就要请最好的设计师,绝不会辜负总理和全国人民的期望。我们既然要捐赠,就要集结最多人的爱心,让新的北川中学成为全世界人民爱心的结晶。只有这样才最能彰显海内外同胞团结一致,重建北川中学的伟大意义,才最能代表我们华人华侨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2009年5月12日,在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里,新北川中学正式破土动工。之后,王琳达先后数十次到北川中学工地视察。她深有感触地说:“每一次到北川中学的感觉都不一样,这里的孩子们非常纯朴,我喜欢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 期间,2009年1月20日王琳达第四次到北川时,给在绵阳长虹培训中心上课的北川中学师生们送去了冬季的护肤品和3000对毛手套。北川中学的孩子们都说这是冬天里最温暖的礼物。
       “每次到北川来我都要看看这里的孩子们,我喜欢他们叫我王妈妈”,王琳达对北川中学孩子的爱就如对北京怡海学校孩子的爱一般,细致,无私。让王琳达最难忘的是北川中学刘亚春校长代表北川中学全体师生为她颁发“北川中学永久荣誉校长”,“从那时候起,更加感觉自己和北川中学融为一体了”。
       地产与教育结缘
       采访当天,当记者站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的怡海花园大门前,看着在今天仍体现了超前理念的怡海社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始建于1995年的项目,用生活在这里业主的话来形容:十五年前的这里是一片“荒凉”,今天的怡海花园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花园。
       一向拿地谨慎的怡海集团怎么会在十五年前选择了这样一块地方?
       王琳达说,从小她心里就有一个梦想——建造一个小城,在这个小城里每个人都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其乐融融,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年轻人出门可以安心的做自己的事业,回家可以享受家庭的乐趣。无疑,1995年丰台的这块地就是王琳达实现梦想的地方。
       早在1989年,王琳达就为怡海集团确立了投资大陆地产的发展方向,1990年开始建造深圳台湾花园,并把台湾花园打造成了深圳第一个拥有空中花园的项目,也是第一个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公开发售的外销公寓。当初,王琳达的设想是用这个项目为这些地区的企业家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吸引他们到大陆来投资,把最好的理念带进大陆。1992年,怡海在大陆的另一个投资项目——广州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竣工,被评为广州现代十大名建筑之一,并获得鲁班奖。怡海从紧邻香港的广州、深圳开始在内地逐步发展。
       而在1992年怡海到北京拿地的时候,只有丰台这个项目最大,但位置偏僻。当时,周边没有商业,没有公交,也没有学校。没有商业,怡海可以自己配;没有公交,怡海拿出一块地来作车站,自己出资开了三年的班车;没有学校怎么办?王琳达找有关领导商谈,但是由于种种困难,教育部门只能建一所小学,而且要三年之后才开始建设,也许就是建一个可能农村学校。王琳达说:“那还是我们自己建吧。”也许正是这样一个有些无奈的选择,让怡海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教育地产。
       谈及教育地产,王琳达感慨地说:做一个项目要有延续性,必须坚持下去,如果没有从头做到尾,很多时候是没有结果的。
       王琳达和怡海坚持了下来。怡海花园从第一期两千多元一平方米到现在房价翻了十倍。而怡海花园拥有的学校,也从当初一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发展到现在的两所幼儿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八中怡海分校国际部、怡海老年大学、新世纪培训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怡海花园的孩子可以不出社区上学。
       在王琳达看来,仅仅建学校并不能算是在做教育。因此,王琳达带领怡海集团不仅建学校、办学校,更致力于做教育。所以,怡海办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家长照顾孩子,又办了老年大学开设音乐、舞蹈、绘画、书法课,还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老年人有事可做,不会再怨孩子不陪他们。“老人、孩子都照顾好了,年轻人就happy吧,感恩吧,就出去安心工作,回家乐融融。”说到这些,王琳达笑起来。
       怡海通过办教育为整个社区的提供良好的环境,把社区、家、学校的力量联合了起来,营造了心灵安全、环境卫生、居住舒适的社区感觉。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安家怡海花园。
       在怡海学校,孩子们都称呼王琳达为“王妈妈”,当他们走出怡海学校多年之后,甚至到了国外,还这样称呼王琳达。孩子们为什么这么认可王琳达呢?一个细节解答了这个问题。怡海花园的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一日六餐——王琳达说,这是她自己孩子的饮食安排标准,她进一步解释:小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除了三顿正餐之外,还需要水果等加餐才能补充足够的营养。此外,学校的教育培养效果,王琳达也都要亲自跟踪,“我是爱孩子才爱教育”,她这么说。王琳达还经常去怡海的老年大学跟老年人一起唱歌、跳舞,而且会换上舞蹈服,有些老人会拍拍王琳达的肩膀,邀请王琳达做他们的干闺女。
       当地产与教育结缘,结出的是丰硕的果实。怡海集团在内地的所有项目都得过奖,北京怡海花园更是获得了“和谐社区”、“综合社区开发模式奖”、“最佳人居生态奖”、“金牌居住区”、“2000度丰台区环境优美居民区”、“理想家园”特别奖等数十个奖项。
       企业公民的责任
       根据北京教科院最新研究显示,北京市在居住地之外的区县就学的中小学生已达到13.6万人以上。朝阳和丰台成为全市最大的两个跨区县就学学生流出区。从区域发展特征分析,面积大、商业性开发和居住区发展迅猛是两区的共同点,但相对于资源雄厚的核心城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速度明显不能满足集聚增长的输入家庭的需求。庞大的上学大军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增加了交通拥堵的社会成本,也使孩子和家长不堪重负。
       根据温家宝总理2010年2月4日的讲话,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王琳达据此表示,发展教育地产这是一项“四赢”的大工程:一是业主能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读学校,真正实现“宜居”而非“移居”;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了项目的保值增值能力,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与品牌形象;三是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集团化发展,满足更多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四是政府收获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
       “从房地产业的发展来看,行业今后的竞争将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产品,造最好的房子,建和谐的社区;另一个是服务,也就是物业管理,为居民着想,让他们在家安心,出外放心。因此,不管是教育地产,还是整个房地产业,只有业界企业真正担负起企业公民的责任,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此次采访,王琳达进行了这样的总结。